關於我

姓名:劉俊龍

專業方向:音樂理論與聽覺訓練(視唱練耳)

學校學位:2020年於德國曼海姆國立音樂與演藝學院(Staatl. Hochschule für Musik und Darstellende Kunst Mannheim)取得本科學士學位,2023年取得碩士學位。

教學經驗:10餘年(自2012年高中起)

1997年出⽣於中國廣東深圳,⾃五歲起學習鋼琴。

10歲時獲得第四屆星星⽕炬中國少年英才選拔賽鋼琴組廣東賽區⾦獎、全國總決賽銀獎。

2009年考⼊深圳藝術學校鋼琴演奏專業,並師從居宗澤、鄺晴等老師學習音樂理論及視唱練耳。

曾參加第13屆⽐利時Musica Aeterna asbl⾳樂學校國際鋼琴周⼤師班,受當時五位教授的⻘睞。

學習期間在第22屆意⼤利巴勒塔國際⻘年⾳樂家鋼琴⽐賽中獲得決賽第⼀名(獲得學校表彰)、2012年意⼤利伊莫拉夏季⾳樂節鋼琴⽐賽中國賽區之廣東賽區獲得第⼆名。

2015年畢業於深圳藝術學校,並獲得「優秀畢業⽣」稱號。

同年加⼊深圳K·art康藝術中⼼進修學習,師從康詠澤、博復生(Renaat Beheydt)等優秀鋼琴演奏家、教育家,並曾舉辦多場⾳樂會(深圳⾳樂廳、深圳南⼭⽂體中⼼劇場等)。

隨後參加德國各⼤⾳樂院校的招⽣考試,參考學校全部錄取(德國科隆⾳樂與舞蹈學院、德國漢堡⾳樂與戲劇學院、德國紐倫堡⾳樂學院),並選擇就讀德國科隆⾳樂與舞蹈學院鋼琴表演系。

19歲時,以第⼀名的成績考⼊德國曼海姆國⽴⾳樂與演藝學院的⾳樂理論及視唱練⽿系的本科學士學位,師從Dres Schiltknecht教授及Michael Polth教授,並成為該校該專業歷年以來唯⼀⼀名中國學⽣,並多次在各項考試中取得1分的好成績(註:德國考試1分為最⾼分)。

2018年成為德國曼海姆國⽴⾳樂與演藝學院代課⽼師,也是該校該專業代課⽼師中第⼀位⽤德語進⾏授課的亞洲⼈。

2020年年初成為該校該專業近年來成功獲得音樂理論及視唱練耳系本科學士學位的第一位外國人。同年成功考取該校該專業碩士研究生,亦成為該校近年來第一位考取該專業碩士研究生階段的中國學生。

在德留學期間創辦個人音樂理論培訓機構,所培訓學生在理論及視唱練耳考試中均全部通過。涉及的科目有:基本樂理知識、風格模仿創作、和聲學、對位法、視唱練耳、聽力分析、作品分析、音樂歷史、音樂理論歷史研究、樂器學、新音樂賞析、音響學、音準學、論文及報告輔導等內容。

本科學士階段主要跟隨導師學習並研究西方(主要為德國)在音樂理論及視唱練耳方面的各大教學法及相關文獻;碩士研究生階段主要研究音樂與人類情感、音樂與人類心理及數字化作為音樂理論及視唱練耳的輔助手段的教學法的研究。

個人留學期間曾撰寫德語論文《音樂的情感與含義——以音樂心理學、東西方音樂認知與音樂哲學為研究基礎》、《中德視唱練耳教學方法之對比分析》、《以笛卡爾的論靈魂的激情為基礎概述人類的情感及其影響,並對阿塔納西烏斯-基爾切爾的文章進行簡述》、《基恩伯格與科赫所說的 "復合節拍" 是什麽意思?》、《門德爾松六首藝術歌曲作品號57之分析》、《亨德爾管風琴協奏曲Op.7 No.1之分析》、《莫扎特鋼琴奏鳴曲KV311之分析》、《迪斯科、浩室音樂和鐵克諾音樂之間的相似與不同之處》、《從漢字的角度看音樂的內涵》等論文。

曾針對《作曲家與出版——莫扎特》、《J. S. 巴赫——哥德堡變奏曲》、《克拉拉與羅伯特-舒曼》、《理查·斯特勞斯: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約瑟夫·海頓:歌劇羅蘭(奧蘭多)騎士》《斯波索賓和聲學——聽覺與認知》、《斯波索賓和聲學——和聲入門的優缺點》、《關於申克分析法原始結構中出現的「無支持的延展」的闡述》、《非語言溝通方式》等有關課題進行專題研究報告。

留學期間曾在德國曼海姆音樂與演藝學院與深圳藝術學校視唱練耳教研室合作舉辦《中德視唱練耳的教研活動(線上)》中擔任Dres Schiltknecht教授的助教及中德英翻譯。

語言技能:中文普通話、中文廣東話、德語、英語

其他技能:影視剪輯、音頻剪輯、基礎網頁設計及架設、雲盤系統搭建、辦公文檔處理(微軟Office、金山WPS、蘋果iWork)